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落实显得格外重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受到代表和委员们的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建议,应进一步打破政策“玻璃门”,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办学政策。
民办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民办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办学,相继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李湘平表示,这些政策对于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偏差、滞后和削弱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例如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因对政策理解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限制,部分政策落实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出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梗阻”现象。
《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为新时代民办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此,李湘平建议,中央从完善和强化政策落实制度保障的角度出发,着力在顶层设计、政策落地和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并督导地方加强政策落实力度,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杜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