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永春小金星幼儿园:让美术活动有趣的几点探究

时间:2019年05月31日 来源:泉州市 永春小金星幼儿园 浏览:5435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胡海连

       摘要:本文从形式多样的导入,有效的为幼儿大胆作画做铺垫;预设发散思维的提问,充分调动经验和想象为幼儿自主作画提供服务;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作品的展示,提供让幼儿解说作品的机会,提升表达能力及欣赏能力四个方面来提升美术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的美术活动发自内心,真正的成为幼儿表现自己心声的一个渠道。

       关键词:美术活动;导入;提问;创造力;评价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会出现孩子“不敢”动手,“懒得”动手,“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那么怎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作画呢?《新纲要》中指出:“儿童绘画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我认为这就是当下美术教育应该拥有的状态。让孩子们畅游在赤、橙、黄、绿中嬉戏,穿梭在横竖曲直间游戏,用他们天真的目光欣赏、解读着生活的美好,用稚嫩的笔触肆意的挥洒着对世界的体验,这是儿童世界的无限!于是,我观察并尝试从美术活动的导入手段、发散思维的有效提问、提供幼儿自由想象的创作空间、大胆、快乐的评价作品入手进行分析、实践,使美术活动变得有趣,从而让幼儿快乐、自主的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美术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

       一、形式多样的导入,有效的为幼儿大胆作画做铺垫

       1、以故事启发绘画,激发幼儿想象提升画面完整性

       根据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以故事引入,可以为绘画活动作好铺垫,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且形象具体,符合幼儿形象的思维特点,能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调动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欲望。教师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从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中寻找点燃激情的“兴奋点”,并将其扩展开来,那么,赋予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的创作主题就会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

       大班美术活动《小鸟飞行比赛》鸟妈妈和好朋友进行飞行比赛,太阳公公觉得两只小鸟不够有趣,提出:“邀请鸟宝宝一起参加游戏。”但鸟妈妈说:“鸟宝宝还没有学会飞行,想请小朋友给予帮助?”这是《小鸟飞行比赛》的导入环节,通过故事的讲述,使幼儿对情节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故事中小鸟比赛飞行,重点突出“飞行”,要求幼儿画出的小鸟是飞行的动态,并有比赛的情节,有快慢的表现就要求有前后或平行的画面层次展现。从而将活动的重点、难点自然的提出并引起幼儿注意——两只小鸟差距不远的遮挡关系的表现。让孩子的故事的指引下,更好的创设自己对比赛的设想和创作。这就是故事引入的优势,可以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将重难点融入活动中,更好的突破。

       2、用谜语、儿歌的形式导入,细化孩子对绘画主题的认识。

       谜语、儿歌不但能有效集中幼儿注意力,而且能将主体的特点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便于幼儿掌握。如用谜语“圆溜溜的一个球,外面是绿的,里面是红的,吐出来的是黑的。”引出小班绘画活动《西瓜》;用儿歌“莲蓬头,哗哗哗,小朋友,洗澡啦!沐浴露,倒一点,上搓搓,下搓搓,搓得泡泡满天飞,搓得宝宝笑开花!”引出中班主题画《洗澡》;用儿歌“小蝌蚪游呀游,圆圆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引出小班绘画活动《快乐的小蝌蚪》。神秘有趣的猜谜语、富有节奏的儿歌,对主题的诠释细腻到位,凸显主题的主要特征,让孩子在听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印象,对作画有了一定的铺垫。让孩子在听中构思画面,培养想象力的同时,也解决了幼儿无从下手的现象,从而让幼儿真正的享受用美术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的乐趣。

       3、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导入,发展幼儿手眼口的协调能力

       陶行知曾提出:“做中玩,做中学,做中求发展”。幼儿在自己动手做做玩玩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形象等特有优势的同时,增加其参与性的功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多媒体引入,直观、生动有趣,更直接的表达了活动主题的主要特征。如小班美术活动《扭扭宝宝》幼儿眼看直观的多媒体,用手和课件同步画出“曲线”,手眼共同感知。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加入口令“像山坡一样,上山、下山……”手眼口结合的画出弯弯曲曲的线,加强了对曲线的进一步感知。

      《扭扭宝宝》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上老师的引导语,让孩子初步感知了抽象的“曲线”。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 很好的开发。

       二、预设发散思维的提问,充分调动经验和想象为幼儿自主作画提供服务

       在幼儿进行创作之前,教师会先进行“引导启发”,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唤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记忆,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那么,能否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与教师预设的提问有直接的关系。

       1、多设开放性问题,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如:《快乐的小蝌蚪》中,教师在“引发讨论”环节中提问:“小蝌蚪很快乐,到底发生了什么高兴的事?”同时,在启发幼儿想象时,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给幼儿充分的刺激。这样的提问能激活幼儿的发散思维,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有利于幼儿在随后的创作中画面更丰富、独特。

       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提问注重层次性与增进性。

       附:《扭扭宝宝》活动中的提问,你见过哪些曲线?(出示不同曲线在生活中的图片)这些曲线有什么不一样?你能用动作表现这些不同的曲线吗?这样有层次地、递进地设计提问,有助于幼儿将原有的经验系统化。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更容易产生合理的联想。

       三、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1、允许孩子边说边画,巩固自己的想象画面

       幼儿自控能力有限,越小的孩子越发的需要自己的表达来帮助完善画面。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常边想边画边说,老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和充分的鼓励肯定。比如:水中的小鱼,在添画泡泡时,孩子们常边画边念叨:“我的小鱼吐了好多泡泡,一个在这,一个在那,我的小鱼泡泡都是红的,我的小鱼泡泡沉下去了……”又如在画正面人时,帅帅把小人的两只手画在了一边,嘴里还念叨:“宝宝回家了,正要开门呢。”小班的《花儿圆舞曲》中,孩子边念:“小画笔,转一圈,画花心;转两圈,画花瓣;在圈下,画一竖,变花茎;左右敬个礼,叶子长出来。”将绘画主题的结构编成儿歌,让孩子边念儿歌边作画,提升了作画的乐趣,也加深了孩子对花的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2、想象来源于生活,允许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让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直接学习,让孩子在生活中直接观察来获取直接的体验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如《马路上》对一副儿童画的欣赏,必须进入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感受孩子创造力的惊人。在一个活动中,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我希望孩子能尽量地多表现些内容和想法。在这幅画中,我发现洪杨小朋友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被一步一步调动了起来,画面中丰富的人和物以及错综的构图方式就能说明这一切。每个人,每一天都要经过马路,而马路上发生的一切成了我们接触社会教育的现场,通过美术这种形式来表现这个题材值得大力提倡。幼儿有很大的潜力,只有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艺术表现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四、注重作品的展示,提供让幼儿解说作品的机会,提升表达能力及欣赏能力

       我们不但要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还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解说自己的作品。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幼儿的作品,这不仅是对幼儿的肯定,也是对幼儿想象创造、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帮助幼儿把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梳理、归纳,获得更新的经验;也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受成功的最佳舞台。而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他们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作品的画面效果,体会作品的“画外音”,还看到了别人的创新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欲望。此时老师应表现出尊重、理解幼儿的作品,对幼儿的语言提供帮助,让幼儿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老师还要充分肯定每位幼儿作品的优点,使幼儿产生成就感,有自信心。

       1、教师评价或同伴的评价应从幼儿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

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

       2、采用一对全体、分组介绍等模式。

如果每一次都采用一对全体的模式,那么由于时间有限,只能是少数幼儿有发言的机会,可能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就经常轮不到表达的机会。而分组介绍的模式就可以解决幼儿表达机会不够的弊端。可以四或五人一组,每人轮流向组内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在各组巡视,寻找机会与幼儿沟通,并及时给予鼓励。也可以在分组介绍完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附《我心中的小荷花》: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摇摆着小尾巴在荷花丛中穿来穿去,是在找妈妈,还是在捉迷藏?津禄小朋友为我们勾画出一副荷塘里蝌蚪自由自在的景象。通过作者的话,我们又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脱离作者的解读,仅从画面入手,得出的结论和作者为何差异竟有如此之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思维永远让我们惊奇的缘故,在一个创造力缺乏的年代,我们应该多像孩子一样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不要轻易对幼儿作品做简单的主观评价,应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表达自我,互相学习。

        3、采用散文表达、物体描述等形式。

让幼儿把自己画面上的内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表达,既可以让他人更生动地感受作品,同时也能使他今后带着更多的想象去画画。如在  散文的表达然更简单的画面变丰富、变生动了,变得更富有诗意了,同时把小作者内心更多无法在画面中表达的想法传达给了大家,也让小作者对自己原来的一些无意识的表现内容或方法变得清晰,转化为今后有意识的行为。

  众所周知,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绘画这一载体,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能力、个性等方面有效发展。而传授知识、技能,只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手段,只有把美术当作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喜欢画画,通过绘画的形式,培养幼儿敢想敢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让幼儿喜欢画画,需要成人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幼儿从“老师让我画”过渡到“我自己要画”。幼儿的绘画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对于幼儿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都要加以表扬、鼓励。尤其是对于幼儿积极的想法、积极的语言要给予支持、帮助,并鼓励、支持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教会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黄卫、李靓静.阅读孩子的那份稚拙[J].早期教育,2011年第5期

       2、邹丽菊.幼儿为何不会正确选择活动材料[J].幼儿教育,2011年第5期

       3、王丽琴.是“我爱玩什么”还是“我能玩什么” [J].幼儿教育,2011年第5期

       4、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责任编辑:杜小娟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