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度成为社会热点。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各个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社会各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齐心协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通过扩岗、定招、建立招聘补贴制度等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向记者介绍,“高校毕业生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就业预期,近年来到中西部地区、基层一线、中小城镇、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不断提高”。
“尽管如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还是很大。”在他看来,招聘需求减弱、毕业生人数增长的矛盾依然凸显。
基于前一阶段的广泛深入调研,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题为《解决高校毕业就业问题 要远近结合、有的放矢、精准发力》的提案,并将其中的建议内容归纳为“两个拓宽、三个精准、三个优化”——
“两个拓宽”:一是拓宽国内升学渠道。今年及今后一定时期持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这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层次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又是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延缓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二是拓宽国际留学渠道。扩大国家留学基金公费资助留学范围、规模,发挥留学基金委等机构联系国外高校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免费为毕业生推荐更多的留学机会,并提供公益或者普惠留学指导服务,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三个精准”:一是精准统计。提高毕业生就业统计口径的科学性、精准性,客观看待缓就业、慢就业现象,不搞一刀切,力求反映真实就业情况。二是精准招聘。鼓励优质、诚信招聘平台入驻校园提供专业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全国招聘信息资源共享、精准推送,扩大有效岗位来源,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精准补训。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补充培训专项计划,针对就业量大的战略新兴产业用人需求,对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免费培训,从而有效改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招聘环境。要进一步清理各种隐性就业歧视,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招聘中学历门槛、资历条件过高(超过岗位实际需要)等不合理规定,积极营造公平、清朗的就业环境。二是优化职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直播带货、网络创作等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的社会保险制度,并在国家职业目录中赋予正式职业名份,提高上述新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引力。三是优化兜底措施。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对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于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失业毕业生即时给予失业保险基金救济,提供免费培训、指导,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责任编辑:闫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