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课题批准号:CANFZG22480
研究领域:教育管理
课题负责人:曾巧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讲师
主要成员:张国康、张雨航、吴强、刘蝶、胡燕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一)“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二)“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的现状剖析;
(三)“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1)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人才培养思路研究;(3)课程体系发展路径研究。(4)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四)“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五)“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国家和地方政府深化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的政策文件、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相关文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有关大数据、产教融合、新商科的书籍、期刊杂志、政策法规,并在中英文数据库等搜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数据,进行阅读并归类整理。
(二)调查研究法。调研从政策文件、合作项目、课程建设等维度收集民办高校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建设相关数据资料。同时,制定调查问卷和无结构访谈提纲,选取重庆市5所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的部分师生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情况以及教师对课程建设、教学和个人发展的看法。
(三)比较研究法。主要以日本、加拿大和德国三个国家高校的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较为先进的经验做法,以及国内浙江、广东省高校的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相关成功的经验措施,分析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近年来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项目内容的现状和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民办高校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最大的问题是产教资源融合能力不足。通过对重庆市多个民办高校产教融合项目进行内容整理和汇总,发现重庆市民办院校在校地、校政、校协和校际合作所占比例较小,未能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各相关主体的优势,多方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的局面还未真正形成。同
第二,校企合作较为松散,多为短期性的学生实习、合作,未能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实习实践和就业创业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系统性的校企共建育人模式。各方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和发挥,产教资源融合能力不足。
第三,推进跨组织联盟建设是解决重庆市民办高校产教融合问题的关键。产教融合就是产业组织和教育组织共同融合的过程,通过推动跨组织联盟,跨越组织壁垒,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和价值理念,形成组织间长效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资源深度融合。
第四,重庆市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主体不仅包括院校自身,还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的合力,才能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三、研究成果与影响
通过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商学院经济类专业进行“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成果与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特色化健康发展。通过促进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的发展,改革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等,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
(二)有利于增强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的针对性和适切性。通过“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实现一体化人才培养,强化企业的社会职责,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标准相衔接,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有利于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的深入合作。探究民办高校“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实践”发展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对策,不仅为推动民办高校经济类专业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提供实践借鉴,同时也可为民办高校其它各类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行动参考。
四、研究改进与完善
数据分析工作需要完善。由于教育统计数据及相关数据在时效方面稍显滞后,同时只针对某些区域某些学校的一些数据,未来可使用问卷调查来获得更丰富的研究数据,调研的地理区域和样本量更加广泛。缺少理论分析。相关研究更多基于案例分析、调研数据分析,缺少理论分析。研究分析时间不够完善,数据时间更多集中于近几年,未来可将时间拉长,研究分析将更加科学严谨。由于自身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有限以及相关数据资料获取困难,在维度划分和问题分析的深度上尚存不足。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斟酌完善,为民办高校在大数据赋能、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措施。
责任编辑:闫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