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走过26年办学历程的西安欧亚学院,从2006年至今,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作为学校战略转型阶段的发展主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生事务三个方面深入实施改革,同时也开展了内部授权体制改革、管理体系优化、教学信息化与学习系统建设、校园环境与学习空间改造等支持系统的大量改革和建设工作,整体成效显著。
2021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8版刊发了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教授的文章《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西安欧亚学院的转型实践历程》,文章介绍了西安欧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历程及整体框架,并对应用型高校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的关键与路径进行了反思和探讨。现全文转载如下:
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
——西安欧亚学院的转型实践历程
胡建波
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我国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政策导向、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校转型的重要衡量维度之一。
创办于1995年的西安欧亚学院,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作为学校战略转型阶段的发展主线,从2006年开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生事务三个方面深入实施改革,同时也开展了内部授权体制改革、管理体系优化、教学信息化与学习系统建设、校园环境与学习空间改造等支持系统的大量改革与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整体框架。
西安欧亚学院的转型实践表明,应用型高校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需要具备4个关键:政策环境支持和高校工作者价值观引领,系统规划设计与全面探索相结合,审慎把握和确定学生学习目标,保持教师队伍高成长性、高成本投入与资源基础的平衡。
1. 缘起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探究
1952年,卡尔·罗杰斯首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具体要求是: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他通过文献总结归纳,提出了“新三中心”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范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由罗伯特·巴尔和约翰·塔格于1995年提出。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仅限于教学活动的局部改革,而是一场范式转型,新的教学范式需要系统层面特别是学校体系的支持。所谓范式转型,代表着三个层面的系统转变。首先是基础理论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范式以认知论哲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其次是教学活动的转变,由“老三中心”(教材、教师、教室)转变为“新三中心”,从注重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如何学。再其次是组织系统的转变,需要对学校的组织系统进行调整和变革,构建一整套新的生态系统来支撑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从理念引入到政策表达再到发展和应用,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主题和内涵发展重点相伴随,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渗透和融入的过程,对高校办学和教学改革的指导力度越来越大。
2. 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历程与整体框架
西安欧亚学院从创办至今,先后经过了创业与规模拓展期(1995-2000年)、规范发展期(2001-2006年)、战略转型期(2007至今)三个发展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是学校战略转型阶段的发展主线和主要特征。2006-2010年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观念导入和办学方向探索期,最终形成了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价值导向的战略规划和办学目标,为转型改革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方向指引。
从2010年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开始,学校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型,基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框架,主要思路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生事务三个方面深入实施改革,同时也开展了内部授权体制改革、管理体系优化、教学信息化与学习系统建设、校园环境与学习空间改造等支持系统的大量改革和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整体框架。
西安欧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转型框架
西安欧亚学院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融入学校战略规划,历经“2006战略”、“2007战略咨询”和“四四二”战略(2009-2018年)三次演进,最终构建了包含“质量、经营、声望、组织与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5个主题的战略框架。前三者为战略任务,后两者为战略支撑,其中的质量战略就重在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学院与专业调整。遵循“专业依托行业”原则,从原来以学科划分学院转变为以产业划分学院,陆续完成了专业归属及二级学院调整。学校根据行业和产业的需求论证设置新专业、动态调整已有专业,建立了专业设置“漏斗模型”,为构建专业群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2012年,学校首次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之后于2016年、2020年再次进行了大调整。三轮改革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贯穿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逐步整合与细化,每一轮改革都是一次系统性完善与持续改进。
课程体系重构。学校将课程整合归类为专业知识、通用知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专业素质、通用素质6个模块,根据行业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发模块课程内容。创立课程小组制度,增强课程开发、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团队力量,学校匹配支持政策与激励政策,赋权课程小组。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新生“概念设计与实现导论”课程上师生互动
教学方法改革。学校转型伊始就建立了“卓越教学中心”,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培训,专职教师直接培训覆盖率达到80%,促进了布鲁姆法则、项目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此外,将非正式课程和学习活动作为重要学习单元,每周三下午设为“无课日”,由社区、社团、二级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融入社会和职业环境。
(2) 教师发展转型
2010年,学校与美国杜肯大学合作开展了为期5年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培训,为全体教师和领导干部培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之后,学校逐步建立教师发展体系,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分层制定培养地图,根据不同能力层级教师的特征设计特色培训内容,包括管理能力培训。同时,注重通过挂职锻炼、产学合作、企业咨询等支持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与实践水平。
(3) 学生事务转型
建校初期,学校的办学层次以专科为主,学生事务的主要职责是严抓纪律、保证安全稳定。随着学校升本、生源结构变化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提出,2006-2012年,学校进行了第一轮学生事务改革,主要是从严格管理转向学生发展与服务。2013年,学校开始探索和推行学生事务社区制改革,先后成立了“德鲁克”、“孔子”等8个青年社区。社区内的学生跨专业、跨班级住宿,以便于多元背景下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同时强调学生管理、学生发展和学生服务三者相融合,适度强化班级行政管理力度。
(4)组织与管理体系改革
其一,以授权为核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将人事、财务、教学管理等权力在学校和二级学院之间重新分配,同时要求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导向转变为支持和服务二级学院,实行管理重心下移。
其二,战略分解与绩效管理体系。战略分解过程遵循“理念-策略-行动-结果”的逻辑链条逐一展开,其中融入绩效管理与考核流程,包括学校绩效、部门绩效、个人绩效三个层面,每个层面构建PDCA管理闭环,重在即时反馈、持续改进并形成多样化激励。
其三,基于波多里奇质量奖卓越绩效准则的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引入波多里奇质量奖卓越绩效准则并进行适应性改造,以此为框架设置二级学院绩效目标,引导二级学院以客户为导向追求卓越。
(5)校园环境与基础设施转型
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与学习空间改造。在学生公寓楼周围建设“大学生客厅”,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空间和生活服务空间。每个二级学院的教学楼均按照其学科专业特点和学习活动需求进行设计,营造全面支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物理学习空间。
学生在2021年10月落成的虹桥学生中心头脑风暴区学习讨论
二是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持续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支撑“卓越教学中心”的网络教学平台和优化学校组织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形成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
三是资源配置优先保障。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管理会计的全面实施,优化行政后勤费用、招生宣传费用、财务费用,将有限的经费持续、优先投入教学。
(6)组织文化转型
随着转型的推进,多元的新校园文化特征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主导的教学文化。强调团队合作、长期主义、“种树”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驱动因素和批判性思维、数据思维、战略思维以及艺术素养与体育精神等。
3. 反思
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关键
2019年,西安欧亚学院完成了“四四二战略”,“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型整体成效显著:2010-2014年,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3-2017年,承担了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并被评为优秀示范单位;2018年,获得陕西省质量奖提名奖。教学改革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从2012年开始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CCSS)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学生对校园环境支持度的评价高于地方本科院校常模8%-10%。此外,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效果明显,目前全部课程资源都实现了线上运行,在线课程开出率(门次)≧9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对在线课程的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常模5%-10%。
西安欧亚学院的实践,展现了应用型高校如何以“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为指引来实施本土化的系统转型,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理论框架下的实践细节和具体问题,对巴尔和塔格的范式改革概念和赵炬明的“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理论作出了延展,也提出了在中国当前教育政策环境下应用型高校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的关键与路径。
(1)政策环境支持和高校工作者价值观引领
我国高校转型的挑战之一是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这一方面需要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转型,以立德树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为指导,构建宏观政策环境,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政策供给和评估评价制度的基本方向与重要维度,建立学生“用脚投票”的体制机制作为检验“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正在推进高校分类评价,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审核评估也提供了面向应用型高校的可选方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需要高校工作者对于“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构建价值认知体系,以“以学生为中心”导向的价值观引领办学方向。
(2)系统规划设计与全面探索相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是范式改革,需要整个学校的全面改革予以支持和保障,其涉及范围之广,改革程度之深,注定“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是一场艰难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既需要理性的顶层设计,对“以学生为中心”转型与教学改革进行系统规划;也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各个领域持续探索,逐步构建完善的实践体系与工作机制。需要理性规划设计,是因为“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既有规律性,也有长期性、复杂性,需要方向引领并始终把握改革的方向不发生偏离;同时需要全面探索,是因为“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高校推动“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全面、系统、复杂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耐心。对于“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全局性、系统性,要精心设计改革与实践框架,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转型过程中会面临“以学生为中心”范式理论所难以触及的大量具体问题和实践细节,则需要全面、持续地探索。
(3)审慎把握和确定学生学习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开始和启动首先有赖于支持系统改革,而在范式转型的深入实施中,学生学习系统的转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和“效果如何评测”。尤其对于“学什么”,即“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科学合理性”,学校需要审慎判断甚至质疑。研究型、职业技能型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相对清晰,更容易达成共识和建立公认的评价标准;而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兼顾多方目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面对多元而复杂的诉求,需要真正地回归学生视角、探索设置多样丰富的学习目标。
(4)保持教师队伍高成长性、高成本投入与资源基础之间的平衡
师资队伍对于“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用型高校始终面临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对教师队伍高成长性、高投入的要求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教师队伍专业性、职业化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西安欧亚学院的实践探索表明,应用型高校宜以较长的建设周期和可负担的资源投入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整合资源保证教师的基本数量与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工作、激励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发展体系,让教师队伍保持高成长性,逐步向专业性、职业化的目标靠近。
4.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全方位转型。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指出,大学转型是基于本土文化的重塑过程,表现为一种“合乎规律”与“符合目的”的主体觉醒与选择过程。面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大学转型的路径是多元化的,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范式转型具有多重价值,值得探索和期待。
责任编辑:闫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