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生与他的“幼儿自然阅读”

时间:2020年01月08日 来源:平顶山市九龙壁教育幼儿园 浏览:19940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平顶山市教育文化工作者李洪生用近二十年时间潜心研究开创的“幼儿自然阅读”幼儿母语教学科研课题,经小范围实验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引起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这一科研成果,具有教育理论创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的深刻含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2007年5月1日,他在平顶山市图书馆办起了一个“幼儿轻松阅读”实验班5位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实验性学习。实验以亲子教育的形式,让家长每天用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带孩子一起玩中学、学中玩,诱导孩子自然阅读、自然识字。一个月后, 参加实验的5个孩子中,有3个孩子“会读书”:经测试,读2100字的童话《白雪公主》,孩子们读得轻松愉快,不足10个生字,生字率不足0.5%。这一实验结果使课题的研创者也深感惊奇。

     “幼儿自然阅读”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材内容、高效的学习方法、神奇的学习效果,迅速在平顶山文化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幼儿自然阅读”课题,蕴含着三层科学内涵

 

       一、仿自然的书面语言环境理论

       无论中国孩子、外国孩子、北京孩子、河南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会说话,为什么?因为孩子的生活中有一个语言环境——母语的口头语言环境。母语口语具有民族的、地域的特征,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生活用语。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母语环境就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伴随着孩子成长。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听懂了不少话语,一岁半左右,当孩子的声带等发声器官能准确发出各种语音的时候,大脑储存的语言信息、耳朵听到的语言信息和发声器官逐渐建立起联系,孩子就渐渐地、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了。

       无论中国孩子,外国孩子,长多大也不会读书,为什么?因为在孩子生活中,缺乏另外一种语言环境——“母语的书面语言环境”,母语书面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而又丰富,包罗万象,是一个科学的、人文的、艺术的语言体系。可惜,在人类社会中,人群中,孩子的生活中,没有自然形态的书面语言环境。没有书面语言环境的客观存在,没有这种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没有这种语言环境的耳濡目染,——这就是“幼儿自然阅读”课题理论,对中外孩子无论长多大,也不会读书原因的科学回答。

       如果,在孩子的生活中,在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或者刚学会说话,仍处于语言敏感期时),为孩子创设一个科学的、简洁的、高效的书面语言环境,让书面语言环境和口头语言环境一起,对孩子的感官施加影响,耳濡目染,两个语言环境同时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作用,那么,在这种双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学会说话时(或学会说话不久),会读书吗?答案是肯定的:会!

       孩子在学习母语口语时,只需耳濡目染,并不需要一句一句教。同样,孩子在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的双语言环境中学习书面语言,只需环境的耳濡目染和系统地诱导,也并不需要一句一句的教,更无需一字一字的教!

       在这种双语言环境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可以轻松自然地学会使用母语书面语言——“会读书”,而且说话时常带有书面用语——母语口语发展得更加优美、准确、丰富。

       以上就是“幼儿自然阅读”仿自然的书面语言环境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且已经初步为它的教学实验所证实。

       二、轻松简洁的高频字儿歌教材

       大道至简。依据“幼儿自然阅读”书面语言环境理论,编写出一套简洁、高效、轻松的幼儿阅读起步教材,让孩子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尽快进入阅读状态,要解决以下问题:符合幼儿心理、认知特点;有趣,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信息量大,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符合汉字实际应用的规律;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作为教材的背景,使孩子初步接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教材的数量进行控制,力求简洁。为此,课题选择了以高频字为突破口:1.将300个幼儿高频字编写成歌诀,整体输入给孩子,让孩子对这些字留下印象。2.用情景儿歌形式的文章复习巩固300幼儿高频字,将孩子接触汉字的数量轻松扩大到500个。3.编写出50个高频字童谣,重点掌握50个高频字,让孩子接触汉字的数量扩大到1200多个。4.让孩子阅读60多首动物儿歌,激发孩子的兴趣,复习和巩固高频字童谣教材中的汉字,让孩子接触汉字的数量进一步扩大。以上教材共由136首儿歌组成,含汉字1300多个,由于开发的高频字,而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谣形式,熟读之后,就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进入阅读阶段。每天熟读3首,一个半月,即能读白雪公主这样的经典童话故事。 

       三、模糊的自然的高效阅读方法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断深入、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始阶段,都存在一个模糊的过程。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才从模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

       模糊的过程,是一个存在大信息量未知领域的过程,是充满神秘和富于挑战的过程。不间断地接触、感知、体验、变革这个过程,即不断实践于这个过程,才能使模糊变得逐渐清晰。使这些大信息量的未知领域转变成已知领域。

       模糊的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浅认识的过程,也是人们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感知、变革、实践于客观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事物中大信息量的未知领域的认知,也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全面把握、整体推进的。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这些大信息量的未知领域,在完成了认识的量变之后,产生质变的飞跃。似乎在顷刻之间,原来所有未知,都迎刃而解,化为已知。

       模糊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个充满自然规律的过程。令人遗憾的是,对模糊的研究,包括对模糊过程、模糊规律、模糊方法的研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除国外数理方面的“模糊理论”外,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几乎近于空白,这是认识论方面的盲点和误区。

       中外幼儿学习母语口语的的初始阶段,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的模糊过程实现的。可惜我们对这个过程,迄今为止,知之甚少。

       模糊认识的过程,抑或较为准确地说,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自然生成过程,是一种高级形式的自然实现形态。

       作为自然形态的环境,是一个客观存在。在这个环境中,人们借助于各种感官,不间断地感受、体验、认知,不断地丰富、积累、深化对环境的感性认识。并且不断认识和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以感官的体验为主,是一个不断体验、感受、感知、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各种感官得到了充分地调动,但却又是在不经意间自然实现的,因此,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表现得十分自然和轻松。

       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形态的生活环境和母语环境中,模糊地、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实现的。

     “幼儿自然阅读”模仿自然形态的语言环境,利用孩子的天性,利用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将人类几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科学的、人文的、艺术的书面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种“软件”,对孩子的大脑和感官进行大信息量的、近于不求甚解的、囫囵吞枣似的整体输入,诱导孩子鹦鹉学舌般的简单模仿,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甚至稍事百倍的神奇学习效果。

       这种仿自然环境的书面语言学习,依然是在模糊地、轻松地、自然地阅读中实现的。——这,就是“幼儿自然阅读”课题所创造的、神奇的、科学的、先进的、高效的语言学习奇迹的奥秘!

       参加“幼儿自然阅读”课题实验的孩子,陆续增加到30名。最初参加实验的几名孩子,熟读了《高频字儿歌》《神话童话故事》,熟读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古代蒙学经典,熟读了文白对照的国学经典《论语》等近十五万字的教材。加上课题外的自由阅读,总阅读量达二十万字。这样大信息量的自然阅读,不仅仅是一个奇迹,也为“幼儿自然阅读”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幼儿自然阅读”课题的科学价值

 

     “幼儿自然阅读”课题的理论、教材、教法,构成一个全新的幼儿母语教育科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尊重孩子天性 促其自然发展

       孩子们需要长身体、长知识,好动、爱玩、好奇、求知欲强、巧于言语、善模仿、记忆力强、对新鲜事儿敏感、注意力易转移,是他们活泼的天性和健康成长的标志。

     “幼儿自然阅读”课题认为:好动,是孩子长身体的生理需要。玩,是孩子重要的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爱玩的孩子积极、聪明、灵巧。会玩的孩子有能力,会玩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于创造;好奇、求知欲强,是孩子认识生活、学习知识的内动力;巧于言语,是孩子最重要的天性,语言,神奇奥妙,是思维的物质外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是大自然对人类情有独钟的恩赐,丰富和发展语言,是孩子最好的智力体操;模仿,是动物乃至人类共同的、原生态的学习实践活动。喜模仿、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形象、最直接、最轻松、最喜爱、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巧妙、充分地运用模仿,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有趣、愉快、轻松;记忆力强,是孩子弥足珍贵的智力资源,应该科学地、合理地加以开发;对新鲜事儿敏感,是孩子思维活跃的表现;注意力容易转移,是天真的孩子特有的兴趣广泛、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心理需求的外在的表现,是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可轻易看作愚笨、智障、有毛病。

       总之,孩子的天性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蕴含着许多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发展,巧妙加以诱导,将孩子的天性融入我们的教育之中,才能赢得孩子的接受和认可,才能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幼儿自然阅读”课题实验,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凡天性十足的孩子,学习起来都格外的轻松、愉快、自如。 

       2.阅读满足求知 无须枯燥识字

       先识字,后读书,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金科玉律。花几年时间学习汉字,然后才会读书,不但浪费孩子珍贵的时光,耽误孩子的求知,而且枯燥乏味,违背孩子心理规律,违背汉字认知的规律。传统的语言学习,是从字、词、句、段开始,亦步亦趋,步步为营,进行语言基础训练的。而“幼儿自然阅读”课题认为,这样做是少、慢、差、费,违背语言学习的规律。

       语言学习,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不能坐而论道,无需学习太多语言知识,而是重在语言学习实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语言中学习语言——这是最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而阅读,就是在语言中学习语言,是学习语言的中心环节和最好途径。要学好语言,就必须多阅读,多读书,通过阅读,丰富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大量的读书,才能为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汉字,是形声字。规范的现代汉字,基本上一字一形,一字一音。作为第二语言系统,我们识别汉字,首先靠视觉看到字形,而大脑对字形的瞬间反射和记忆,则是汉字的字音。我们看由汉字组成的句子的时候,大脑瞬间反射和记忆的,则是汉字组成句子的“语音串”,即句子所表达的话语的“语音串”——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大脑是把视觉看到的第二语言系统的“字形串”,转变为第一语言系统的“语音串”,进行储存和记忆的。没有人能在大脑中记忆汉字所组成句子的“字形串”。

       大脑的功能是思维。大脑的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进行的,大脑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是第一语言系统的语音语言,概念(词汇)是大脑思维所用材料的基本元素或最小单位,概念和概念之间由一定的逻辑关系相连接,就组成了话语,即我们所说的“语音串”,概念语音和概念语音之间,语音串和语音串之间,概念和语音串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不断地进行联系、排斥、组合,进行对事物的分析、推理、概括——这,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

       从大脑的功能思维的意义上讲,大脑对语言的记忆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概念(词汇)——即词汇语音,而不是字音。换言之,大脑对概念语音的记忆敏感,只需无意注意就可轻松的完成;而对字音的记忆迟钝,必须调动有意记忆,反复强化才能完成——因为字音记忆对大脑的思维活动没有意义,是人为因素强加给大脑的,大脑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幼儿自然阅读”课题认为,这才是我国现行传统语言教学中,汉字难学,汉字难记,枯燥乏味,进度缓慢,久攻不克的根本原因。

       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听觉记忆特别发达,对第一语言系统的语音语言,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对于他们喜欢听的儿歌或故事,只要听上三两遍,就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不能不让人惊叹。

     “幼儿自然阅读”课题,巧妙地避开了汉字逐字学习的难关,将带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高频字儿歌,呈现在他们的面前,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知识大海中荡漾,在文化天空中飞翔,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进而激发他们更加浓厚的阅读的兴趣,进入良性循环的求知、满足,再求知、再满足的阅读享受之中。阅读中,对感兴趣的儿歌或故事,孩子们快则三两遍、慢则五六遍就能记住——即完成对文章的语音记忆。然而,对文章中的字形记忆,还要以孩子们超强的听觉记忆,带动视觉记忆,去逐步的完成。“幼儿自然阅读”,让一句句优美的句子,一串串美丽的汉字从他们的眼前流过,经过持续地、大信息量地输入,孩子们对眼前这些多频率出现的、承载着他们喜欢的文化内涵的美丽文字越来越熟悉,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的完成了对一个个汉字的模糊识别——这,就是“幼儿自然阅读”孩子们的阅读实践。 

       3.教材由浅入深 编写科学合理

     “幼儿自然阅读”课题实验教材,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频字儿歌》和《动物儿歌》;第二部分是《神话童话故事》;第三部分是古代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第四部分是国学经典《论语》;第五部分是《汉字偏旁部首歌诀》和“查字典训练”;第六部分是《阅读文选》。

       第一部分,是儿歌形式。第二部分,是叙事文形式。第三部分,是说理文形式(文白对照)。第四部分,是国学经典(文白对照)。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系统训练孩子们对各种现代汉语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同时对古代汉语的文体也有了充分的阅读和深切的感受。

       第五部分教材是“查字典训练”。其实,在孩子们第二部分阅读时,查字典的训练已经悄然展开。首先,在孩子的正常阅读中,让他们逐渐熟悉笔划、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结构。然后,重点进行“150个常用部首用字”的强化“书空训练”。在读书的间隙,经过几个月有意识的、不间断的连续训练,让孩子能熟练地分析汉字的结构,能轻松地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逐步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

       娄晨旭、张紫馨、陈子夫等小朋友读《论语》,就是在边查字典,边阅读中完成的。目前,这些经过训练的孩子们阅读时,遇到生字,必查字典,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查字典训练”之后,孩子们对课文的阅读,由原先的模糊阅读,逐渐转变为清晰阅读。对汉字的认识,也由原先的模糊认识,逐渐变为清晰认识,成功地完成了对汉字认识质的飞跃和转变!

       第六部分教材是《阅读文选》,所选文章,机动灵活,或作补充,或作选读,或作测试;所选内容,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文章精美,不拘一格。已选编儿童题材的诗歌、散文、歌词、古诗词、绕口令、名人文章、时事要闻等。

       课题的初步实验表明:“幼儿自然阅读”教材的编写题材全面、内容丰富、由浅入深,编排科学合理,独具特色,可操作性强。受到家长认可、专家们的好评、孩子们的喜欢。

       最近,我们运用汉字统计软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教材六个部分孩子们熟读的汉字总量是16万字。

       教材前五部分,除《千字文》《笠翁对韵》外,生字总量2378个,接近小学六年生字2400个的总量。加上《笠翁对韵》,生字总量3132个,远远超过,小学六年的生字总量。

       由于技术原因,第三部分的《千字文》、第四部分的《论语》(文白对照),第六部分的《阅读文选》,尚未得到统计。仅文白对照的《论语》就有8万字,据此分析,全部教材的生字总量,至少也能达到3500个。

       这个数字,相当于当前从小学到高中,12年24册语文课本生字的总量。

       几个4~6岁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读儿歌、读神话、读童话、读蒙学、读经典,轻轻松松,熟读16万字的海量教材,能熟练查字典,具备自学能力,能流利阅读他们尚不能理解的时事文章——这,就是“幼儿自然阅读”课题实验所创造的奇迹!也将开始创造我们民族汉语言母语教学的辉煌!

      




责任编辑:杜小娟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