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学校而已就是教师的问题,重庆合川卓尔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卓尔学校”或“学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原则,努力打造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摸索出了一条如何在收入不高的义务制教育学校培养教师的独特经验。
要想培养一名好教师,首要问题是要把教师留下来,只有留得住,才能育得好,要想在收入不高的义务制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学校)把老师留下来,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卓尔学校站在一定的高度,合法用工,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依法办校,从学校开办之日起就按国家政策与教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购买“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学校与全部教职工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这在留住教师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学校努力寻求平衡点,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构建举办者、学校、教职工三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维护教职工、学校和举办者各方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制度上,以“择优聘用、强化培养、公平竞争”人事机制和“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人事管理策略,加快了教职工队伍建设。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始终坚持把教师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营造教师的发展空间,搭建发展平台,让每位教师充分享受公平的发展机会,处理问题公平公正,解决矛盾晓之以理,生活上,以工会为桥梁,对教师及其家人的生老病死给予关心和关注,留住了人心,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人员保证。
树立正确适宜于学校发展的教师理念对于培养什么样的教师至关重要,卓尔学校构建新的教师角色意识,对教师准确定位,提出了“教师——课内是教育者,课外是保育员”的教师角色理念。把教师的角色定为“教育者”“保育员”全新的教师角色理念,这样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还要像“保育员”那样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作为最低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标准的社会道德规范,自始自终、忠心耿耿地服务于学生,用中国正统的思想和行为标准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从而保证了教师具有极强的服务意识。这个定位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转化了大量后进生,就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的。
卓尔学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渠道有二:一是大学生主动到学校来应聘;二是每年上半年,学校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到大学选拔教师。由校委会组织教师对前来应聘的老师进行考核,决定权在校委会,理事会不干预教师的选择。无论何种途径,都必须经过两个程序:第一,讲课,第二,面试。对于从大学校门步入卓尔讲坛的新教师而言,他们严重缺乏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艺术,离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让他们尽快成才,学校推行了督导员制度,学校聘请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对他们在业务上指导,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照。这些老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踏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科学态度,过硬的思想作风对年轻教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督导员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支部建在连上”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法宝,同样,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必须发挥党支部在学校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创办不久便成立了党支部,并努力加强支部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增强凝聚力,强化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党员中树立榜样,通过党员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以达到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的作用。从而强化全校教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了教师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和饱满的服务热情。
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事关学校健康发展,学校狠抓教师基本功。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保障课程改革顺利推进。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十个一工程(即: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公开课、设计一份好作业、精读一部好论著、练就一手好书法、制作一个好课件、培育一批尖子生、转化一批学困生、撰写一份好总结、转化一个问题学生)”或“三个一(即:一个优质教案、一节优质示范课、一篇教学论文)”工程建设,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开展读书活动,并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育论文或教育随笔,扎实开展“反思伴我行”行动,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
学校始终以小课题研究为导向,坚持做好课题研究实验探索工作。从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形成研究方案;注意资料积累,总结经验成果。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坚持每周教研活动制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推进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模式,提倡资源共享,挖掘自身教学的潜力。
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校行政人员、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通过教师集体培训、学科组织学习和深入课堂指导的方式是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学校领导与教师一道对教材进行分析,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对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教学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师徒结对,我们对每位新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传、帮、带。学校对青年教师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加强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学校始终致力于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塑造,并将其作为学校团队精神的主要内容常抓不懈努力打造“一个既有远大奋斗目标又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和谐集体”。“坚持团结协作的集体奋斗精神,让每个人的才能在集体中得以充分发挥,让集体成为每个人得以和谐发展的平台”的要求去塑造集体主义精神;号召全体教职工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建设讲座、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奉献精神。
以上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弥补了学校教师严重短缺的不足,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杜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