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5年08月24日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浏览:3415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依托“专业法人制度”,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充分发挥创造性基础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建设原则、课程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历时多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教育模式、“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等教育“什么是”、“怎么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等办学的根本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的系列成果。
        一、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如何处理产、学、研三者关系直接影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为目标,开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学院关注企业界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
      (一)首创“专业法人制度”,实施“产学研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抓住高校发展与企业需求的联系,找准学院融入市场的最佳切入点,我院首创了“专业法人制度”,围绕专业建设,提出了“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原则。从2005年起,学院相继出台了《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业法人”条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专业法人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由专业法定代表人对该专业承担教育责任,行使教育权利,获取相应利益。教育责任包括编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办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实体等。教育权利包括招生计划权、课程设置权及教学组织权。专业法定代表人工资待遇实行“四级十二档制”,最低一级相当于教师中的讲师和职员中的副科级待遇。
         “专业法人制度”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谁来实施产学合作的关键性问题,保障了“产学研一体”教育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持续性。专业实体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运营。自2005年起,学院各专业相继成立专业公司,至今各系各专业开办了21个公司。在“产学研一体”办学模式的指导下,专业实体公司一方面为生存和发展主动寻找和承揽生产经营项目,另一方面也为教学提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项目。专业负责人依托专业实体公司法人的身份,将公司运营中遇到的经营和技术问题转化为学生项目开发、技术应用等创新创业实践内容。
      (二)确立“五会”人才培养标准,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院逐渐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五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即让学生学会开发项目、集体讨论、团队合作、陈述报告、评估取舍。在“产学研一体”的真实职业环境中实施“教学做合一”,引领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开发与实施,完成生产任务与科研任务,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成长。
        二、课程建设改革创新
      (一)明确“实践先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逻辑关系,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学院依托职业前瞻教育及“三学期制”,以实践教学为起点,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4次循环,实现应用能力螺旋式上升。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即从认识专业行业的实践教学开始,大一学年的工程概论课程设置10天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深入具有专业背景的企事业单位开展3-4天的专业考察与调研,6-7天的调查分析与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查找、小组讨论,完成初步的调研报告,最后以小组陈述报告为主要形式通过教师的考核。每学年设置7周的工程实践教学,实施以带薪为标志的生产应用型顶岗实习,与理论教学形成4次循环,持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各学年核心实践能力标准为主线,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按照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再到工程师的能力发展脉络设计各学年培养核心实践能力的课程,以理论知识为指导,逐学期、逐年强化和深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二)提出课程设计“两化”原则,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下,专业实体公司的生产经营任务客观上迫切要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此我院提出了“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两化”课程设计原则。通过对工程任务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化分析,专业将所获得的工程任务转化为课程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开发项目、编制项目开发书,组织团队学习。
         以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深化实践教学环节内涵改革。将工程项目的寻找、构思、设计、运行到售后服务的产品或系统的生命全周期纳入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按照“教学任务工程化”原则,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按照“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原则,指导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施“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学做合一”。
      (三)实施“团队式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3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全面启动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室由“排”变“圈”,组建3—4人的学习小组,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式学习”。此教学改革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和伙伴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快乐性学习、娱乐性评价”为原则,以培养学生“五会”能力为目标,以工程任务或典型问题为学习任务,课堂上学生可以“玩”手机,用于讨论或查阅资料,教师组织学生借鉴电子游戏规则创制考核方案,建立班级“分池”,学习小组间开展“抢分”、“夺分”,变教师考核全体学生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相互考核。依据“小步伐,高频率,快反馈”原则,把分数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改变了学生上课趴桌子、看手机、困乏无奈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讨论声、争论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愤”与“悱”,打开了学生的想学又无从入门的结,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团队式学习模式促动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基于数据支持的决策能力等工作能力(其实质是非常规动手能力、非常规分析能力和非常规交流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主要创新亮点
     (一)创新专业建设组织形式,首创“专业法人制度
       提出了“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原则,专业法定代表人对该专业承担教育责任,行使教育权利,获取相应利益。明确了专业负责人为校企合一的第一责任人,以此为驱动机制深化校企合作。
      (二)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践行“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
        采取实体公司建在系和专业上的方式,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兼任企业总经理,教学和企业生产经营两手抓,促进产学研相互融合。促进了企业文化、职业环境、先进的生产科研设备、工程师的实践经验等潜在的企业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实质性的融合。
       2005年,学院将“校企合作”深化为“校企合一”。同年,机电工程系创办了第一个系办企业——齐三机床有限公司,为专业教学提供实习实训环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继完成了吉化大火机床再制造任务、MK4000数控磨镜机与数控光学抛光机床的研发等多项工程任务。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依托系和专业创办的实体公司,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任务、项目开发实践中,实施“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学会项目开发、集体讨论、团队合作、陈述报告、评估取舍。
        学生组建的创业团队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2010届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师恩雷通过在专业公司--齐三机床有限公司“教学做合一”式实践学习,毕业即开始自主创业,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齐齐哈尔科信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超百万。
        以“教学也做合一”为教学模式,以“企业预备队”为团队培养目标,以真实职业环境为实践课程。目前已完成托管养老院的护理部、承包汽车4S店和吉林一汽佳宝生产线等项目,并参与齐齐哈尔市中汇城项目建设、市中心城区街道立面改造、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机床再制造等工程,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四)探索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营造“快乐性学习,娱乐性考核”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组建学习团队,设计学习规则及评分标准,加入竞争机制,通过加入比赛、PK等环节,提高学习有效性。
        学院通过引导,将学习团队逐步转化为创业团队,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现拥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83个,包括物流公司、工程公司、食品公司等各类实体公司。完成授权专利232项(含1项发明专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的人数逐年增加。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将改革创新成果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特别是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专业建设需要,提出了“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五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了专业实体公司建设途径,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显著的示范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