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学院党委按照“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职责和“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位有为,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有效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创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实施“党员积分卡”制度,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江西科技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发挥作用的新方式,在全体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以“党员积分卡”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党员把创先争优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当中,激发党员不断追求先进和优秀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党员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运行,荣获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一等奖。
1.注重宣传教育,打好思想基础。学校党委组织12个学院学生党支部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增强党性、提高素质的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2.开展积分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学生党员积分卡封面有醒目的党徽,内页有积分细则、辅导员评语、支部书记审核签字。其细则分三个部分:党员多项义务分、定期考评分和突出贡献分,总分一百分,积分累计不封顶。党支部制作了“党员积分卡活动展板”,将学生党员每学期积分情况公开。
3.严格考核管理,增强活动实效。成立评审组,成员有党支部委员、院党校的学生干部、党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评分操作步骤分三步:①党员自评分,党员在期终自行评议,实事求是给自己打分;②群众评议分,由评审组组织部分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进行评分;③小组终审分,由评审小组结合党员自评分、群众评议分和小组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综合计算积分,党员从入党到毕业离校期间的积分卡填好鉴定、加盖支部印章后,支部将正联存入党员档案,副联在党员离校时作为一项重要纪念品赠送给党员,并建议本人将党员积分卡副联作为个人成长史料保存。
(二)立德树人,创新开展学生品德培养教育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整体规划江西省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学校制定了《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方案》。
1.整体规划。《方案》以品德培养、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以主题教育为基本形式,整体规划了本科学生四年、专科学生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2.主题教育。本科学生八个主题,分别是:爱心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奉献教育;专科学生六个主题,分别是:爱心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奉献教育。一个学期以一项教育内容为主题。这样,就把本科学生四年、专科学生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形成了一个每学期教育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衔接的完整体系,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分段实施。在每个学期的主题教育中,又分为实施时间、品德内涵、主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途径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便于实施和考查。在教育途径方面,分为学习提高、实施培养、成果展示三个环节,把提高思想认识、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进步信心结合起来。
经过十年的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二是专业学习明显进步,三是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和先进典型,这其中就有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者米拉迪力,还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三好学生、全省优秀共青团基层干部等等,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路和榜样示范的作用。教育部《思政工作简报》、省教育厅《学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简报》曾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传播青春正能量
1.注重微引领,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微文化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运用新媒体平台,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微文化之中,与90后大学生的身边言、身边人、身边事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微文化活动;90后大学生优秀党员、十佳团员自强之星、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勤工俭学优秀学生、大学生十佳志愿者等,通过文字、图片和语音等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示了自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认知和行动;开辟“江科人的一天”、“最美江科人”等栏目,引领90后大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手机,定格校园里的普通师生,每一天的坚守,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感动,发挥90后大学生的朋辈效应、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作用,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2.拓宽微阅读,引导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勉励青年学生要好好读书,李克强总理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从当前微文化影响90后大学生的阅读载体、阅读内容、阅读体验和阅读目的为出发点,学校运用新媒体平台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开展系列线上线下读书活动。如“为你朗读”、“悦读推荐”、“我的悦读时光·江科下午茶”、“我爱记诗词”挑战赛、“读书对对碰”等栏目,契合90后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大爱江科——我为盲胞读书”活动,有上万名90后大学生参与,发挥微阅读的公益力量等,引导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丰富微活动,培养90后大学生践行生态生活方式。从当前微文化影响90后大学生的日常作息、消费方式、休闲方式和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学校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全民悦动——悦动越健康系列主题微文化活动,培养90后大学生践行生态生活方式。一是开展了“江科,晚安”语音道晚安等活动,在晚上十点半以前推出,提醒90后大学生早睡早起身体,自觉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二是在中秋、国庆、“双十一”等微电商大促销的重要档期,推出不要购物狂欢,而要理性“剁手”等活动,提前策划和正面引导学生节制消费、适当消费、合理消费。三是开展了“校长约你来PK”体育运动嘉年华、彩虹跑等,引导学生热爱运动,健康生活;校园随手拍活动,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四是开展“一站到底”等微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熟练识记知识,多用大脑少找“度娘”。
4.关注微个体,满足90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首先,满足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校园服务的需求。学校新媒体平台除了实时发布最新的校园新闻,还开辟校务公开、通知公告、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90后大学生关注的实用信息,创新使用H5制作图文并茂、配以语音视频的“指尖上的校报”等;其次,满足90后大学生自我表达与社会认同的需求。90后大学生热衷于利用微文化传播媒介秀颜值、秀才艺、秀生活等“一切秀”,渴望得到关注和点赞。学校新媒体平台开辟专栏“江科达人秀”,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需求。在不同时间段、不同节庆日推出系列活动,如开学季推出的“开学季播报”、“我的新学年更好计划”,毕业季推出“毕业季·照青春”,暑期推出“暑假去哪儿”微活动,寒假推出的“我行我show——晒出我的多彩寒假”等系列分享活动;此外,满足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维护与扩展的需求。学校新媒体平台相继开通了微电台送祝福、表白墙等专栏,在中秋节等节庆日开展“感恩季·微传情”主题活动,针对大一新生,学校还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江科初印象”校园随手拍活动等,在参与活动中新生们很快融入身边景、身边人、身边情。
(四)整体规划,建设创新创业文化
学校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中,进行整体的校园基础设施、建筑景观等设计规划,把创新创业文化因子渗透于校园自然人文环境、教育教学环境和科研实践环境中,让创新创业文化直接感染师生的感官,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认知和认同。
1.学校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自然人文环境。生态园、九曲桥展现了现代园林艺术和中国哲学的互融共生,求真湖、蓝天阁则将现代建筑同中国古建筑的美结合得淋漓尽致,还有陶艺垃圾桶、手绘井盖、卡通石墩等,在江西科技学院生机盎然的校园里“创新风景画”随处可见,让师生时时处处领略创新的魅力,沐浴校园独特自然人文之美。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展览室的创新创业成果展、创新创业典型展,校史馆荣誉室的创新创业校史、历年获得荣誉的奖杯奖牌等,传承着江西科技学院办学23年秉承的“自信、自强、创新、创业”的大学精神,激发着师生创新创业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2.学校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教育教学环境。成立“创新学院”,统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建设“创新班组”,形成“学院+班组”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目前共有各类创新班组100余个。学校为每个创新班配套1万元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编写创新教材,由校长牵头,编写符合学校实际的创新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开设创新课程,除《创新方法》等必修课程,还制定了网络资源(慕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聘请创新创业导师,既有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科研院校专家学者,也有知名企业家和优秀校友,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人才智库和技术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有效保障创新创业一切工作有序进展。
3.学校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校园科研实践环境。建立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基地,各级各类校内创新工作室60余个和校外创新基地310余个。建设大学科技园,学校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江西省首个民办高校省级大学科技园,被列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优秀成果转化基地、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现入驻企业60余家,其中师生自主创办的企业达44%,校友创办的企业达31%。创建众创空间,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投入近500万元,可同时满足40余个团队、200余名大学生创客开展创业孵化。
二、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做法
(一)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目标,加强党委自身建设
1.加强学习。学校党委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民办教育新法新政精神,学习中央和省里关于教育工作特别是民办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2.统一认识。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得到董事长和行政的重视和支持。董事长、书记、校长经常沟通协调,统一认识,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在全校形成了重视、支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
3.配强班子。向民办高校委派督导专员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工作中一项重大的创新举措,对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江西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兼任督导专员)程样国同志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派。党委设有一名专职副书记、一位副校长兼任副书记,三位副校长任党委委员。党委书记兼任副董事长参加董事会和校长办公会。实现了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文件要求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方面,使党组织负责人按规定参加学校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另一方面,保证了党委工作的贯彻落实。
4.健全制度。校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加强学校党委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院系党总支(支部)、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机关党总支(支部)主要职责等一整套制度,使党组织的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5.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重点工作,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全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大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等,主动走向一线、走近基层。到各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和部门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基层党组织、一线教职工的工作情况。
(二)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健全基层党组织。学校党的组织建设做到了全覆盖。现在,全校设有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71个(学生支部
34个,教工支部37个),党的组织建设做到了全覆盖。现有党员3845人,其中教工党员1069人,学生党员2776人,教工党员占教工比例44%,学生党员占学生比例7.7
%。除各二级学院成立党总支,宿管处、团委还成立学生干部党支部,使党组织工作进生活园区、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做到了党组织的工作全覆盖,江西省教育厅在全省民办高校中转发了我们的做法。
2.培训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坚持每年集中培训一次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熟悉业务,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责任感、自觉性和工作能力。
3.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校党委召开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举办组织发展工作专题培训班,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早期培养教育,办好党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重点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即:为新生上一次党的基本知识大课、出一期党的知识专栏或板报、开一次“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主题班会、指导新生写一篇党章学习读后感、举办一系列党的基本知识竞赛活动、组织阅读一本介绍党的基本知识书籍。党委书记亲自以“信念与行动”为题,为培训班学员讲授第一课。在官方微信上开展了“I”晒“信念与行动”微活动,3000多名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积极参与。
4.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新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按照“一名党员一面旗”的要求,广泛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活动等。学校还探索建立新媒体党校,紧跟时代步伐,拓展青年学生、党员学习了解知识的新渠道,通过新媒体渠道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每年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提高基层党组织创优争先的积极性。
5.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学校全面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校党委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大会,校领导、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三)以凝心聚力、促进和谐为中心,抓住群团统战和安全稳定工作不放松
1.扎实有效推进工会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代会制度,提升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心实意为教职工服务,打造凝心聚力的基层工会。三是关心教职工。组织优秀教职工参加暑期和冬季疗休养活动,党委书记代表学校看望部分老领导和因病住院教职工。学校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意外致困户、大病重病等困难教职工进行补助。
2.积极开展共青团工作。为更好地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在校团委成立学生党支部,加强团学骨干中党员的培养、教育、监督和管理;通过贯彻《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着力打造“四个好”“五个有”团组织,团的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发学校“青年之声”服务平台,成立6个服务联盟,聘请400余名专家导师参与,充分运用“三微一体”运行机制,努力做到反应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
3.抓住统战工作不放松。一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组织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通过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以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三是支持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我校民进总支荣获民进中央颁发的“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目前,学校有民盟、民革、民进、民建、农工、九三学社等六个民主党派。
4.稳步推进综治、安全稳定工作。安全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方面,做到立足实际与日常教育、管理紧密结合,着力于抓基层、打基础、求实效、创特色,优化了人防、物防、技防、协防体系,健全了维稳工作机制,提高了治安防控能力。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确保了学校的政治安全、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我校在综治、安全稳定、安全保卫工作方面受到了省综治委、省教育厅以及南昌市公安局的多次表彰。
(四)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1.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经学校党委、校行政研究决定,成立江西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校长、学工副校长任副组长,党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思政部、教务处、图文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党总支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校党委宣传部。
2.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到思政课堂听课评课,回答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明确了一名党委副书记主抓思政课教学。加强教材、教师、教学体系建设,按有关课程标准优选教材,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安排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授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抓好教室、寝室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创新,贯彻落实2017年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情景仿真实践教学,举行“为孝之道”大型公益课;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开展课程内容创新,鼓励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专业特色相关的内容,探索出“一专业一特色”,如把江西红色文化和服装设计相融合、把井冈山精神和微电影拍摄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外语言文化相联系等。
3.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思想政治要求纳入教师日常管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引导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自觉为人师表。以学校喜获江西省教育系统“于果劳模创新工作室”光荣称号为契机,号召全体教师发扬于果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不言败的坚韧意志和感恩生活的人生态度;每年教师节期间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标兵和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举办教职工大合唱比赛,由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及教职工共计900余人组成的十五支合唱团依次登台表演,共同奏响一场爱国主义歌曲大合唱的视听盛宴,展现江科人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学校坚持配齐配强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工作力量,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打通职业发展和专业晋升通道,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选派教师参加全省骨干教师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等,选派辅导员参加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