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思政育人

时间:2019年05月29日 来源:上海建桥学院 浏览:4802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上海建桥学院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通过制度建设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雷锋”与办学定位、育人目标紧密结合,从“一天学”变成“天天学”,得到广大师生高度认同与自觉践行,也使建桥整体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一、“平凡善者、从我做起”,雷锋精神引入人才培养

       在举办者周星增董事长“平凡善者、从我做起”理念影响下,上海建桥学院将“培养一大批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的劳动者”作为办学目标,十多年来,不断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使之成为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抓手。2004年起,学校对历届新生进行“16PF人格因素测验”发现,建桥学院学生在“乐群性”“兴奋性”等方面的表现好于公办高校同龄学生。这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更容易与人接近、喜欢与人共处,比较愿意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基于此,学校不断探索创新育人工作,“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紧密结合,以雷锋精神构筑整体育人格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以雷锋精神构筑整体育人格局

      课程育人,弘扬雷锋精神融入课堂主渠道。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弘扬雷锋精神融入课堂主渠道,设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3门,院级示范课27门,“服务学习”项目7项,推进思政必修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与专业实践教学多元互补,全方位育人。思政理论课突出价值引领,回应同学们的切实需求。如:马哲原理课启发学生从认识论层面理解雷锋精神产生的根源,从确立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思考当代学子怎样学雷锋。思政选修课培育文化自信,在通识教育中植入理想信念。《奉献中国》思政选修课由古及今,介绍中华民族在诸多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杰出代表人物,落实总书记“四个正确认识”育人要求,激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弘扬雷锋精神与追求个人理想紧密结合,融入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专业教学强调“润物无声”,选取与雷锋精神认知相融的知识点自然切入。如:《会计学》课程以“诚信为本”为切入点,强调“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服务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公共服务意识,要求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学校、社区、周边企事业单位提供志愿者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如:“3D打印技术应用”项目为临港明珠小学提供教具打印培训,收集对方就硬件质量、软件性能、其他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反馈,通过志愿服务了解行业趋势,为职业发展开拓渠道,同时践行“关怀他人,服务社会”的理念。

       实践育人,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十周年校庆之际,校园中心竖起一座雷锋铜像,采用身背书包、阔步向前的大学生雷锋形象,并在“雷锋”手持书本的封面上镌刻“为人民服务”字样,寓意“为人民服务是一本历久弥新的大书,值得每个人认真研读”,学校也通过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将弘扬雷锋精神常态化、长效化。2005年起,校团委成立上海建桥学院雷锋志愿服务队,下辖各二级学院支队,与上海科技馆、紫罗兰小学等30多家社会单位合作,共建志愿服务基地,在校生年平均参与志愿服务达5000人次。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168名学生志愿者参与统筹宣传、外事接待、安全引导等服务,得到《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文化育人,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师生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上,推出“文明修身0学分”课程,要求在校生至少参加一学期以清洁校园为主的实践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与文明环保意识;并将学雷锋志愿活动纳入素质拓展学分,学生凡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项志愿服务累计满30小时,可获2学分。教师规范上,强调专业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每位专业教师至少担任一个班级的专业导师,承担一项学生服务项目,并设立教职工雷锋金奖,注重树立榜样全员育人。2018年的三位获奖者中,一位保安人员多次舍己救人、捐资助学,事迹感人至深。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雷锋”已成为建桥特色文化基因。

       三、初见成效:新时代“雷锋式大学生”广受欢迎

       学校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理念转化为师生的行动自觉,显著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雷锋金奖获得者成为优秀学生标杆。在雷锋金奖获得者引领下,建桥学子踊跃应征入伍,参与西部计划等国家项目,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11年至今,学校连续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累计向部队输送600多名优秀学生,40多名学生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西藏、贵州等地服务,受到广泛好评。如:雷锋金奖获得者马世华同学2014年5月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往贵州绥阳县希望小学支教,服务期满后决定扎根当地,在磨砺与成长中绽放青春。

       二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成为教书育人共识。师生共举学雷锋讲奉献已成为具有建桥特色的校园文化标识。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用自身的人格形象春风化雨般地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如:机电学院刘立华老师组建3D打印工作室,24小时开放,随时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于暑假期间组织同学设计研发3D打印、机器人启蒙课程,为南汇新城镇地区中小学生义务授课,服务社会,提升自我。刘老师表示:“教师是一种职业,而职业就是一种责任。我既然做了老师这个职业,就要对我的学生负责,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技能、多得一点实际利益的事,我就多做。”

       三是雷锋馆成为师生精神成长殿堂。雷锋精神已成为引领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强大推动力。2016年,学校把校史馆辟出一半面积400多平米筹建上海高校首家雷锋馆;2017年3月,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建桥雷锋馆向社会开放。建桥雷锋馆定位于以多元化方式展示生动鲜活的雷锋形象,弘扬融于日常生活的雷锋精神,鼓励师生从我做起,将学雷锋常态化、长效化。场馆共分为三大版块:雷锋故事、雷锋精神、雷锋在建桥。社会主流媒体给予雷锋馆充分报道,《人民网》肯定我校通过雷锋精神塑造校园文化品格,将雷锋精神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积极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成为善良有爱心的雷锋。《解放日报》赞扬我校上下争做“锋丝”,设立“雷锋奖”常态化、长效化的运行机制。雷锋馆开馆两多年来,总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逾两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责任编辑:杜小娟

分享: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